例子。”
刘三吾还礼。
“愿闻其详。”
作为士大夫,刘三吾不会因为对方年纪小就驳了自己的面子。
但凡有与学问有关的事,他都十分敬畏。
朱小宝道。
“先生是否知晓再分配?”
如此陌生的词,刘三吾几乎没有做任何思考,便立即摇了摇头。
朱小宝道。
“凡新国立,除政策的更行迭代外,天下土地、人力、财力、房屋等,都需进行再分配。”
刘三吾顿时如梦惊醒。
朱小宝继续道。
“但自立国以来,供给国朝财政收入的土地,怕是很难做到尽数纳税吧!”
“而导致国朝缺钱的缘由,并不是出自农耕落后,而是因农田再分配后,有不少都落入了士绅豪强之手。”
“而他们则想方设法的逃避税赋,才以致国库空虚。”
“太平年间,或是不会有大事,可一旦发生天灾人祸,便会让国家财政愈发萎靡!”
朱小宝侃侃而谈。
这一切,也都被刘三吾尽数看在了眼里。
只是现在不是他赞许朱小宝博学多识的时候。
因为朱小宝的每一句话,都刺穿了国朝华丽的外衣,露出了那遮掩不住的残破。
如此庞大复杂的项目,朱元璋花了二十四年都没能解决一二。
开海是必经之路,因为朱元璋他别无选择。
但朱元璋也不能自食其言,便只好逐步放宽禁海政策。
他是多么希望有人能懂他的用意啊!
可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!
毕竟一旦解除海禁,便会影响到不少走私人的利益。
所以即便有人能懂,却也绝不会贸然开口。
就在这时,门外突然传来一阵笑声,打断了二人的对话。
第14章朱元璋:这是站在皇帝的角度看海禁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